5月5日,浙江油田大安104H井完成固井施工任务,实现九趟钻完钻、钻井周期56.75天,一开机械钻速较开发井平均水平提高288.9%,创大安区块最短钻井周期等多项深层页岩气钻井纪录。
今年年初以来,浙江油田开展钻井提速攻关,从组织运行、管理模式、科技创新等方面入手,强化设计、过程全生命周期管控,实现钻井提速提效。截至目前,已完钻井12口,平均钻井周期83.55天,较设计缩短6.45天,提速7.7%,钻井工程实现新突破。
组织运行突出“新模式”
【资料图】
按照“优快钻井、模板创标”劳动竞赛要求,浙江油田及时组建统一领导决策的指挥体系,管理靠前、组织靠前、协调靠前;成立提速提效活动专班,落实责任,强化效率,发挥顶层设计作用。同时,以价值创造为导向,搭建钻井低成本发展体系,建立上下联动的一体化钻井成本管控体系,深化项目管理改革,实现钻井精细化管理。
浙江油田以问题为导向,部署周密严谨的竞赛细则,提出“周期70天内创标”目标,制定了“管理+技术+质量”三大提速方向的竞赛方案,并覆盖到全部钻井现场和参赛人员,动态细化方案,为实现提速协同工作完善体系。按照责权利和绩效考核指标,强化考核管理,确保方案有效落地,实现各项工作紧、细、严、实。
浙江油田坚持系统思维,发挥甲方主导化优势,上下一体、横向联动、立体发力,全面推进钻井提速各项工作,做到服务保障一条龙、落实管理一把抓、对接乙方一条线、整改问题一刀切。建立日碰头、周协调、月总结和随时反馈的全专业、多层次对接机制,做到及时沟通、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浙江油田在顶层设计下,对标对表川南深层页岩气其他区块。大安区块在平均完钻井深及水平段长均增加的情况下,钻井周期、机械钻速等各项指标均优于邻近区块。最快钻井速度比相邻区块提高30.2%,钻井提速效果明显。
管理模式突出“新机制”
“我们生产单位强化一体化管理。在勘探、开发、地质、工程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管理后,钻井工作运行更有序,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浙江油田重庆天然气事业部党委书记周磊表示。
浙江油田持续深化一体化管理,将勘探、开发、科研、地质、工程等各专业各部门人员协调组织在一起,实施一体化研究、一体化决策、一体化部署、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以钻井工程整体提速提效为中心,提升管理效率。针对不同专业、不同人员、不同场景,分类分层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深度融合地质工程一体化,动态优化调整方案设计,技术人员常驻一线现场指导,加大钻井管理力度。
浙江油田重点打造管理、保障和培训“三张网”,组织好上钻工作,通过组建事业部+科研单位+承建单位联合体,明确管理职责,保障项目高效有序运行。通过成立安全生产、装备物资、技术攻关等专业保障小组,狠抓施工主体责任落实,认真组织技术交底,克服防碰压力大、地层稳定性差、易井漏、裂缝性气层发育等难题;同时,加强钻井、地质、定向、钻头厂家等各配合方的沟通协调,实现了钻井生产无缝衔接。
在一体化运作下,大安101H井压裂试气效果良好。该井在3毫米油嘴控制下放喷并成功点火,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科技创新突出“新举措”
科技创新是钻井提速的关键。浙江油田技术人员在充分调研兄弟单位、同区块施工井经验的基础上,强化成熟技术的优化集成,加大新工艺新技术的引进应用力度,使钻井周期较设计提速7.7%,开发成本进一步降低。
浙江油田强化方案论证,提升方案设计质量,靠实产能项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深化效益倒逼和统一排队优选,完善配套考核管理办法,提高方案符合率。通过方案对比、优化,提高钻井方案现场实施速度和效果。针对不同专业、不同人员、不同场景,分类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深度融合地质工程一体化,动态优化调整方案设计,保障钻进及时有效。截至目前,浙江油田充分实施“一井一策、一趟一方案”精细化管理措施,不断优化钻井轨迹,科学制定关键工序,减少大尺寸井眼段定向长度和起下钻趟数。
在技术上,浙江油田加强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利用自建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决策平台和EISC系统,实行24小时值班,强化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支撑;设计阶段,加强地质精细建模及地质风险预警;施工过程,通过地震逐点引导钻井,强化实时跟踪及轨迹优化,主动避绕中大尺度裂缝、断层等异常地质构造,减少工程施工风险,确保钻井安全和储层钻遇率。
浙江油田开展钻井液技术攻关,全面优化四开钻井液密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调整钻井液密度,四开机械钻速提高30%,旋导故障率降低30%,实现了钻井优快施工。(特约记者 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