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勇
(资料图)
【名片】
湖南日报编辑出版中心,是《湖南日报》内容生产的“总装车间”,获评2023年湖南省工人先锋号。该中心成员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湖南新闻奖,以及湖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等荣誉。湖南新闻界第一个全国新闻工作者最高荣誉“韬奋奖”获得者,也出自该中心。
【故事】
(湖南日报编辑出版中心夜班现场。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
“终于下班啦,长沙的朝霞真是太美啦!”“快点走吧,再不走的话,就要赶上长沙城的早高峰了。”是的,你没听错,这是湖南日报编辑出版中心员工通宵工作后离开办公室前经常说的一番话。
湖南日报编辑出版中心,报社内部习惯称之为“晚班”。在三百六十行中,晚班堪称最独特、最艰苦的一个行当——一年365天,他们每天晚上八九点钟上班,第二天凌晨三四点钟下班,长期过着晨昏颠倒、青灯相伴的日子。每逢重要节点,或有重大战役性报道,鏖战通宵也是家常便饭。
晚班分为要闻时事编辑、组版照排和校对三大板块,负责《湖南日报》的安全出版和编校质量。他们用手中的红笔、黑笔、蓝笔,对一条条稿件精雕细琢,为一个个版面“梳妆打扮”,确保每天的《湖南日报》以高品质、好品相呈现在读者眼前。可以说,《湖南日报》每一件优秀作品的背后,都有晚班人默默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星光不负赶路人”,是晚班人最贴切的写照。漫漫长夜给予他们最难熬的艰苦,他们报以一张张优秀的成绩单,尤其是2022年以来打好了三大战役,获得报社内外广泛好评。每每说起晚班,领导和同事们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道声“辛苦了”。
拼身体拿下常规战。熬夜伤身,但晚班人的工作常态就是熬夜。他们克服长期昼夜颠倒对身体和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恪尽职守,一丝不苟,确保党报的出版安全。2022年全年累计堵住各类差错近1万个,没有让一起大的差错见报。党的二十大报道,他们连续鏖战了8个通宵。
照排骨干周鑫是一位在晚班工作近30年的女同志,业务能力突出,但身体一直不太好。领导提出党的二十大报道期间请她调班,全程负责照排和传版工作,她二话不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包括周鑫在内,晚班约有三分之一的员工是女性,她们身体相对柔弱,还要多承担一份照顾家庭的责任,但她们巾帼不让须眉,与男同志一道坚守阵地,成为晚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拼业务完成攻坚战。2022年以来,晚班凭借精湛业务,先后圆满完成了湖南省两会、北京冬奥会、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报道攻坚战。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社长、总编辑、分管副总编辑和编委靠前指挥,晚班认真组织、精心策划,提前设计好盛会特别报道的报眉和连版版式。盛会期间,各板块集中优势兵力,确保万无一失,力求出新出彩,不但实现了报道零差错、零失误、零事故,还有一个版面被中国记协选为优秀版面向全国推介。
2022年,晚班收获了多份荣誉“大礼包”:团队主创的大型新闻漫画八连版《十八洞村:走上幸福大道》,先后荣获湖南新闻奖一等奖和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中心副主任刘凌获评“湖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
拼意志打赢遭遇战。2022年12月中下旬,新冠病毒席卷而来,晚班人几乎全员感染。在其他岗位人员可以请假在家休养或远程办公的时候,晚班人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必须集中在办公室办公。大家毫无怨言,“阳”了的坚持上班,“轻症不下火线”,暂时没“阳”的放弃轮休、随叫随到,以钢铁般的意志打赢了这场遭遇战,确保了党报在特殊时期安全正常出版。
校对科长胡永龙年近六旬,家里还有年近九旬、身患多种基础疾病且感染新冠病毒的老母亲需要照顾。他婉拒了由其他同事代班的安排,“阳”了也咬牙坚持上班,凌晨下班后又赶去医院照顾母亲,困了就在母亲病床边趴着打个盹,发烧了就服一粒布洛芬,每天睡眠不到4个小时,硬是做到了忠孝两全。
青灯无数夜,朱墨不尽香。湖南日报编辑出版中心敢打硬仗、能打胜仗,为提升党报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贡献了重要力量,被湖南报人誉为“编出铁军”。
【心里话】
业界一直有一种说法,办报人如果没有经过晚班的历练,职业生涯是不完整的。晚班岗位要求特别讲政治、特别讲认真、特别能吃苦、特别耐得住寂寞。事实上,这是优秀报人必备的“人设”。在全媒体时代,我们欢迎更多同仁投身晚班大熔炉,也希望晚班人积极走出去,大家都成为“策采摄编评播”全能型人才,为新时代党的新闻事业添砖加瓦、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