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越来越成为松江区泖港镇居民的广泛共识。其背后,既有长期以来全区法治建设的持续积淀和浸润,也有着该镇与“法”结下的特殊之缘。
2018年,泖港镇人民政府被设立为全市首批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2020年,该镇黄桥村又被确定为市人大常委会唯一设立在村一级的基层立法联系点。
作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双料镇”,近年来,泖港镇依托“立法直通车”这一平台,既凝聚基层力量、助提立法质效,又借势发力,让民意“直通车”驶上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快车道”,跑出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加速度”。
【资料图】
编牢工作职责之“篱”
泖港镇从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工作内容、形式、流程、联系指导以及支持保障等方面着力规范,制定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职责》《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采集站(点)工作制度》《基层立法联系点接待制度》《基层立法联系点专家咨询办法》等配套制度,把基层群众“原汁原味”的声音、急难愁盼的问题快速通畅地传递到立法机关。
“这些工作机制,将立法联系点的工作职责从立法前、立法中到立法后都规定得清清楚楚,犹如提纲挈领一般,编牢了立法点的职责之‘篱’。”一位立法联系点的信息采集员很有感慨。
织密信息采集之“网”
“我建议增加‘鼓励和支持各区各镇乡村旅游的品牌建设,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宣传、规划和引导’,争取区有区的品牌,镇有镇的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促进良性、差异化的建设”“我建议加大节约土地补偿标准”……在去年一次关于《上海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草案)》的意见建议征求会上,一个个与农业、农村、农民有关的问题被抛出、聚焦并得到热烈的讨论。
为全面深入地反映民情民意,泖港镇以黄桥村为引领,建立了覆盖全区的信息采集网络和覆盖全镇的信息采集模式,搭建起了群众参与立法实践的工作机制。
为确保信息采集工作抓得紧、落得实、干得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在队伍建设上也下足了功夫。泖港镇建立了一支由专职律师、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等17人组成的基层立法点意见建议采集团组,分为律师顾问组、司法智囊组和代表支援组,还组建了一支约40人的信息员队伍,从不同维度拓宽立法机关了解民声、民意、民愿、民盼的渠道。
去年以来,针对《上海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草案)》《上海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草案)》等,泖港镇开展了宣传释法、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各类活动420余次,征询意见建议3700余人次,汇总形成修改意见建议180余条,其中7条被完全或部分采纳,民意收集的触角真正延伸到了“最后一公里”。
打通实效发挥之“链”
“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了法治文化的播种地,打通了德治、自治、法治‘三治融合’的链条,黄桥村成功创建了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黄桥村党总支书记陈继明表示,作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实践基地,黄桥村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宣传载体上实现了硬件和软件的同步提升。
硬件上,黄桥村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了宪法文化广场和“言法堂”平台,实现了载体多样化,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人人都可建言献策,处处都是法治空间”,成为了泖港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最直观的载体。软件上,黄桥村基层立法联系点整合区域法治资源,每年举办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青年律师助力乡村振兴、公共法律服务公众开放日等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10余场,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焕发出法治文化新活力。
垃圾分类更到位了、电动自行车行驶更有序了、文明行为多了……泖港镇在肩负反映民情、汇聚民智职责和发挥立法“前哨站”、民主“助推器”作用的同时,也得到了丰厚的反馈和回报。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之花开得更加鲜艳、实践之果结得更加丰硕,成为泖港这片热土上广大群众的共同期待。
来源:法治松江
编辑:周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