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记者尤方明北京报道
2023年4月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新冠溯源研究情况。
早在2021年7月22日,国新办便召开过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球溯源研究的中国部分。彼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2021年初,世卫组织与中方联合专家组在武汉正式开展病毒溯源工作。联合专家组最终确定了病毒出现途径的几种可能性。第一种,人畜共患病直接溢出,也就是从动物宿主直接溢出到人,是“可能到比较可能”。第二种,通过中间宿主引入,通俗讲就是病毒自然宿主是某种动物,动物通过中间宿主再过渡到人身上,为“比较可能到非常可能”。第三种,通过冷链传入是“可能”的。最后一种可能性,实验室引入是“极不可能”的。
在今日召开的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周蕾介绍称:“在结束了武汉的第一阶段联合溯源研究以后,我们并没有停下研究脚步,又继续按照当时在武汉制定的下一阶段工作方案和建议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种种研究结果也都证实我们在武汉第一阶段的研究结论。”
2022年2月,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团队将一篇关于华南海鲜市场早期研究数据的论文投稿至《Nature》杂志。就该论文的主要结论,北京化工大学生命学院院长、教授童贻刚进行了介绍。
童贻刚表示,2020年1月至3月,中国疾控中心科研人员在华南海鲜市场采集了1300多份环境样品和冷冻动物样品,并对此进行了新冠病毒检测和宏基因组测序。其中,400多份动物样品检测均为阴性,而在900多份市场环境样品中,73份为阳性。在环境样品中分离出的3株病毒,经过基因组测序发现病毒序列与当时患者序列几乎是100%相同,这也提示这些病毒应该是来源于人。
“因为环境样本的采集时间在1月份,它是比早期病例的时间出现要晚。因此,即使华南海鲜市场上存在着动物被感染的情况,更有可能是动物被人感染,而不是动物感染人。我们认为所谓的市场动物传人的说法,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只是一些主观臆断。”童贻刚说。
周蕾进一步表示,在第一阶段联合溯源后,中方对武汉2019年下半年献血者开展了新冠血清学检测,涉及3万人和43850份血液样本,其中并没有检测到新冠病毒抗体,这也说明在2019年12月之前,武汉当地没有发现更早的病例。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于发布会上驳斥了“中方隐瞒或延迟释放相关数据”的言论。他指出,我们希望秉承科学的态度,坚持科学家为主体,加强交流合作和信息共享,在科学的轨道上开展新冠病毒溯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