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解决职普分流焦虑 优质学校挖潜扩容
2023-08-31 06:21:28 21经济网

9月1日开学后,谭媛(化名)的女儿就要读一年级了。她的家位于中部某省会城市的新区,女儿即将进入一所新建的公办小学。但没等开学,谭媛就震惊了。这所小学的一年级招了整整52个班,仅主校区就有40个班,分布在四座教学楼里。


【资料图】

“去年一年级招了37个班,以为人数已经到顶峰了,没想到今年人更多。”谭媛说。

新生人数之多,以至于8月28日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新晋小学生们被安排从早上8点到8点半分三批错峰进校。

人口形势变化给教育布局带来重要影响。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7年,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的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调整机制基本建立。这在《意见》的主要目标中被放在显著重要的位置。

同样给人们带来焦虑的还有普职分流,重要原因之一是普通高中学位无法满足需求。对此,《意见》提出,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

“主要解决普通高中多样发展不充分、部分县中水平不高以及群众职普分流焦虑问题。”在8月30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说。

教育要让孩子们“有学上”,还要“上好学”,这要求形成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的格局。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1年底,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全国2895个县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为一个新的里程碑。

接下来,教育部指导各省各县根据实际、分期分批加快实现县域优质均衡,目标是到2035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意见》继续加码优质均衡建设,提出“分省份制定实施规划,明确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部省联合签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备忘录”。

《意见》还鼓励地方先行发展,提出“遴选一批基础较好的县区通过先行创建率先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遴选确定一批市(地)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行实验区”。

比如,山东省威海市所辖县2013年就已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评估认定。该市正在先行发展,目前,所辖县已全部接受两轮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级督导评估和复查,正在迎接国家评估。

从学生角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会带来什么样的体验?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薛二勇认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发展适切的教育,体现为充足的教育机会、充实的教育过程、充分的教育结果。

比如,目前的教育政策要治理“择校热”,但理想的教育水平允许学生适切择校。

薛二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政策要允许学生在划片招生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要推进区域内学校特色化发展,让学生“有校可选”,在程序公平的基础上让学生“能选好”。

薛二勇还认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支持学生差异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减少因偏见带来的不公平对待,提供适切关怀,提供差异资源,保证学习资源的多样性和充足性。

推进优质学校挖潜扩容

《意见》提出,到2027年,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的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调整机制基本建立,优质教育资源扩充机制更加健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在8月30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说,“受人口政策影响,一些大中城市今年的小学入学人数都达到了近年来的峰值”。

“教育部指导各地健全常住人口学龄儿童的摸底调查制度,全面掌握当地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切实做好学位的供给保障工作。”田祖荫说。

“有的地方还结合当地的实际,提前发布了学位预警,引导家长合理预期。要求学位资源短缺的地区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积极地挖潜扩容,扩大优质学位的供给,保障适龄儿童的就近入学。”田祖荫说。

如何探索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的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调整机制?

在学前教育阶段,虽然2021年、2022年全国幼儿园在园人数已连续两年下滑,但《意见》提出,统筹资源配置和入园需求变化,积极稳妥消除幼儿园“大班额”。

有些地方出现幼儿园“大班额”,主要是因为普惠性资源结构失衡。一些条件好、收费低的公办幼儿园学位不足,只能摇号入园,而民办幼儿园却面临生源枯竭。

《意见》提出,稳步增加公办学位供给,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在义务教育阶段,《意见》提出,对有条件的、办学水平和群众认可度较高的学校,“一校一案”合理制定挖潜扩容工作方案,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校舍资源、改扩建教学楼、建设新校区、合并周边薄弱学校、倾斜调配教师编制等方式,在不产生大班额情况下,进一步扩大学位供给。

同时,各省(区、市)要适应城镇化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着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适当整合小、散、弱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同时保障必要的上下学交通条件。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所长王烽认为,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城镇化和人口增长进入稳定期后,学校规模在几百人甚至不足百人、班额不足30人将是普遍现象。我国虽然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期,但10年之内城镇化率将有望超过70%,从而进入稳定期,城市和县镇生源数量都显著减少将是大势所趋。

届时,“小规模学校、小班额和全科教师将不再是教育发展落后的标志和无奈之举,而成为教学和学校管理变革的趋势。处于困境的乡村学校,恰恰为培育这些模式提供了先行探索的机遇。”王烽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在高中阶段,《意见》提出,深入挖掘优质普通高中校舍资源潜力,增加学位供给,并结合实际优化招生计划安排,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职普分流焦虑,体现了社会对普通高中学位的强烈需求。对此,《意见》强调,适应因地制宜推进职普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愿望,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持续增加,已经接近每年上千万人规模。

职普分流焦虑,更需要完善学生多渠道成才路径。对此,《意见》提出,建设一批具有科技、人文、外语、体育、艺术等方面特色的普通高中,积极发展综合高中。

综合高中是一座“立交桥”,学生在这里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未来可以参加高考,如果没有考进理想的普通高校,也可以在这里继续学习获得中职学历和技能。

在2022年11月27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时任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既可以升学,也可以就业,还可以先就业再升学,最大程度拓宽学生多样化、多途径成长的通道。其中的重要举措就包括探索发展综合高中,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

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

优质资源毕竟相对紧缺,这就要求一边公平分配优质资源,一边扩大和分享优质资源。

做好招生入学工作,直接关系公平分配优质资源。

田祖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按照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近几年,中小学的招生入学改革持续深入推进。

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坚持免试就近和“公民同招”,禁止通过考试或者变相考试选拔学生。

“今年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地方查处了多起违法违规举办的培训和竞赛机构活动,借此机会教育部再次强调,严禁中小学校与校外的违规培训、竞赛机构相勾连,严禁以竞赛成绩、考试证书、培训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的依据或者参考。”田祖荫说。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说,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较多的地方,往往是考试指挥棒作用更强、学校择生现象突出的地方。对此,要完善中小学就近入学制度,规范招生入学秩序,谨防“地下”培训班成为重点学校选拔生源的“坑班”。

推进教育数字化,有助于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意见》提出,提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应用水平,完善国家基础教育管理服务平台。

田祖荫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提问时说,教育部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不断优化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主要在丰富优质资源的供给、积极拓展功能应用、强化培训、推进试点等四个方面有明显的进展。

“平台汇集德育、课程教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后服务、家庭教育、教改等十多个板块,共53个栏目,资源总量达到了5.04万条。”田祖荫说。

“平台还提供用户个体和师生群、家校群、教研群等群体的交流分享功能,以及通知、打卡、接龙、问卷、课表、课后服务等互动工具,满足日常的教学和管理需要,支持电脑教室大屏、手机和电视投屏等多种终端应用。”田祖荫说。

最新新闻: